簡約音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簡約音樂在1960年代時被提出作為實驗音樂中的一種音樂風格,這個派別大都展現以下的特色:
- 如果不具功能調性(functional tonality),則強調和諧的和弦。
- 樂句、或較小單位的figure、motif、cell會不斷重複。加以難以捉摸、緩慢的改變、長時間極少或沒有改變的旋律。
- 以持續的低音、節奏或長音的方式暫停音樂演進(stasis)。
簡約音樂這個名詞是由簡約主義(或極簡主義)派生而來,然而簡約主義最早卻是被用在形容一種視覺設計之風格。在「簡約音樂」之前,尚有程序音樂或系統音樂等名詞被使用在同樣的音樂上,尤其是經由嚴謹規則所建構的此種音樂。
目录 |
[编辑] 概論
簡約音樂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十九世紀的舒曼。雖然如此,「簡約」二字第一次被用來形容音樂則出現在1968年,麥可‧尼曼(Michael Nyman)給Cornelius Cardew的作品「The Great Digest」所寫的評論之中。尼曼稍後在他1974年出版的書中「Experimental Music:Cage and Beyond」更擴張了他對簡約音樂的定義。另外,還有一名自我定位為簡約主義的音樂家Tom Johnson,也宣稱是第一個使用簡約二字來形容音樂的人,他在Village Voice中這樣描述簡約音樂(1989年):
- 「簡約主義的概念比許多人想像的都還大的多。在定義上,它包括了任何使用極少或有限制的材料而寫成的音樂:只使用了極少量的音符、極少量的文字、或只為少數樂器所寫的音樂,例如古鈸、腳踏車輪、甚至是威士忌酒瓶。它包括長時間持續著電子合成低鳴聲的音樂。它包括只用河流川溪的聲音錄製而成的音樂。它包括不斷重複的音樂。它包括用薩克斯風音效建立音牆的音樂。它包括花費很長時間從一種風格轉換成另一種風格的音樂。它包括任何使用所有可能被使用的音高的音樂(只要它們在C和D之間)。它也包括慢到一分鐘只演奏兩到三拍的音樂。」
許多人(尤其是流行樂迷)發現簡約音樂比所謂十二音列音樂或是現代樂派的古典樂還更易聽。對另一些支持浪漫樂派或是更早音樂的人而言,容易感到簡約音樂令人煩躁,因為它的不斷重複性質、缺少複雜性、或缺少如程序音樂般的嚴謹。
最重要的幾個簡約音樂家包括John Adams、Philip Glass、Steve Reich、Terry Riley,還有不是很有名的La Monte Young被稱為簡約音樂之父。
在簡約音樂之中還有簡約層次的分別,可以從多方面觀察一個音樂是否屬於簡約音樂:演奏的方法、音樂的結構、以及音樂的技巧。早期的Glass和Reich的風格傾向十分的樸實,在主題之上幾乎不做點綴,並且是小編制的作曲(作曲者也是演奏一員)。因而,在Glass的例子中,也就是管樂琴、管樂器(尤其是薩克斯風)、以及歌手;在Reich的例子中,則是集中於小音槌以及敲擊樂器(這樣的組合可以用於各式各樣的搭配,Reich有一首名為「Six Pianos」樂曲就是如此搭配)。另一方面,Adams的作品常常是為古典的樂器及編制所寫:管弦樂、弦樂四重奏、甚至鋼琴獨奏。雖然上述提到四位音樂家都曾寫過如此作品,但沒有一位如同Adams之密集。他的音樂也就較能夠被古典音樂的欣賞者所接受,因為他的作品雖然帶有簡約的色彩,同時也注重古典的邏輯,尤其他不會如同其他人一樣將樂曲的演進暫止很長一段時間。有些Adams的管弦作品曾被描述為「maximalism」,不過此名詞並不是所有評論者普遍同意的,而諸如Charles Wuorinen這樣的作曲家才普遍被視為maximalist。總而言之,這三位作曲家所注重的層面,正好用來展示簡約音樂的三個極端層面:Steve Reich使用近乎機械的音色;Philip Glass大量使用意象上的材料,並且注重和弦;而Adams則表現出現代樂派繼任者的風采,不論是在節奏或是和弦上都更加難以預料。
David Cope在1997年歸納下列特質:
- 靜默
- 概念式的音樂
- 簡要
- 連續性:以一個以上的成份作緩慢演進
- 階段性和規律性(包括反覆性)
簡約音樂在音樂史上只有一個從視覺藝術所借用過來的名詞,也許這是許多簡約音樂家不喜此詞的原因。Philip Glass的樂團初次演奏時,在他一位同屬簡約主義的朋友的畫展上演出,他朋友不斷的說道「這個詞應該被禁用!」。
[编辑] 簡約音樂
簡約音樂最大特色在於重複使用同主題的樂段、緩慢地或不加以改變來呈現和諧的整體。然而這並非史無前例的——華格納曾用分散的(arpeggiated)的降E大調來寫他的萊茵河的黃金——這類普遍使用的技巧以及層次的使用、樂段的階段性就是所謂簡約主義式的。這與後來所稱的重複整個樂段有關(不過不同),這同樣不是史無前例的但肯定十分稀少。層次感用來表現一個樂段的進展,然後加入新的聲音產生最後的效果。
和諧的和弦指的是音階之間合起來所謂「穩定」的聲音,而和弦同樣可以用順暢移動(voice leading)的方法來分析。在簡約主義中,和弦的這種功能通常不被使用。
另一個簡約音樂的特徵是演進的階段性,藉以提供音樂上的變異性。一個著名的例子是Terry Riley的「In C」,它不是寫定的樂曲而是幾個分散的樂段,由演奏者自行連接來演奏,然後隨意停止。樂曲的整體結構,根據演奏者的選擇就很不同了。
也就是說,簡約音樂就如同卡農一樣,反覆一模一樣的音樂,並且隨著時間分支出去。使用這個技巧的著名作品是Glass「Einstein on the Beach」和Adams「Shaker Loops」其中的「number」部份。
隨著時間,簡約音樂家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半音階的材料。例如Glass的「二號交響曲」和Adams的歌劇。另一方面也開始使用其他一些樂器的音效,最明顯的就是電子樂器。簡約音樂的影響力常常瀰漫到大眾音樂之中,例如Brian Eno和Mike Oldfield,以及電子音樂和House,後者的DJ們取材各式各樣的音樂然後將它們重疊在一起播放。
簡約音樂領域確實是在有意的情況(所謂後古典)下發展出來的,他們受到Cage使用靜默和層次手法的吸引,並希望為這種音樂加上更多旋律性。許多個別的簡約音樂特點,在同時期的序列音樂(serialism)中也會出現,例如Berio的「Sinfonia」,或者是Morton Feldman的長音。
這些特性也被另外一些音樂家採用了,他們反對二十世紀的和弦理論,常常是因為宗教因素者。這些作曲家常常回歸中古時期和早期文藝復興時的風格和合聲,寫出結構嚴謹的樂曲,而非tonal context。在這些人之中,Arvo Pärt有著不少追隨著並且大量的作品和表演。
簡約主義有時會被賦予這樣的意識形態:離開複雜的現代主義,而靠向後現代主義。尤其後者認為所謂音樂的進步是不切實際的,並不需要執著於開發更先進的作曲理論或是複雜的系統。這個論點,使得簡約音樂有所本,不是採用所謂西方傳統,而是內化了更多的「東方」精神,例如冥想、狂喜、或者專注。特別是Philip Glass,他認為所謂精緻的或低俗的音樂的分野正在崩潰,而簡約主義,因此而重要處在於它聯合並且使兩者對話。這個觀點甚至不被所有簡約音樂的聽眾所接受,但是當問題是關切它的表演、受注目和接受度時,則通常又會被引用。
簡約音樂常常被用於電影之配樂和其他媒體,藉以提供環境的或心情的烘托。它也被來自其他領域的配樂家所接受,例如Lukas Foss的晚期作品。
最後,有些人(如Kyle Gann)認為簡約主義在80年代就已經結束,在此之後的音樂應該被叫做後簡約主義。根據Gann,後來的作品中固定出現的音調反覆和凝結(stasis),和前代的作品比起來已成為一種僵化的原則。
[编辑] 簡約音樂之批評
簡約音樂在起初發展之時便引起爭議,針對簡約音樂的批評大致上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來自現代主義的擁護者,他們認為簡約主義是對於進步的反叛,是現代性的腐化而墮落到庸俗的地步。他們論述簡約主義是精緻藝術對於大眾藝術的投降。這些評論正好和後現代的觀點成了對比,後者的觀點認為這究竟是現代音樂家尋找音樂出路的方法,而非陳腐或墮落,更不遜於追求現代主義尋求更嚴謹、重要而推動人類知識和善的觀點。
第二種來自西方古典音樂的擁護者,尤其是經歷過19世紀音樂的那些人。他們認為簡約音樂過於重複、無聊、毫無樂句的演進,並且膚淺。有些笑話使用不斷重複簡約音樂家的名字來取笑他們,尤其以Philip Glass為眾矢之的。這種觀點認為簡約音樂無法有甚麼成就,並且缺乏內在的吸引力。
[编辑] 簡約音樂家
早期包括:
- David Behrman
- Gavin Bryars
- Cornelius Cardew
- Tony Conrad
- Jon Gibson
- Philip Glass
- Terry Jennings
- Petr Kotik(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
- Douglas Leedy
- Richard Maxfield
- Robert Moran
- Phill Niblock
- Pauline Oliveros
- Charlemagne Palestine
- Steve Reich
- Terry Riley
- Howard Skempton
- Yoshi Wada(出生於日本)
- La Monte Young
更近期的:
- 澳洲
- Nigel Westlake
- 比利時
- Wim Mertens
- 捷克與斯洛伐克
- Petr Kotik(在美國活動)
- 芬蘭
- Erkki Salmenhaara
- 德國
- Peter Michael Hamel
- Hauke Harder
- Hans Otte
- Ernstalbrecht Stiebler
- Harald Weiss
- Walter Zimmermann
- 匈牙利
- Zoltán Jeney
- László Melis
- László Sáry
- László Vidovszky
- 義大利
- Fulvio Caldini
- Giovanni Sollima
- 日本
- Jo Kondo
- Yoshi Wada(在美國活動)
- 荷蘭
- Louis Andriessen
- Simeon ten Holt
- 葡萄牙
- Ernesto Rodrigues
- Telectu
- 塞爾維亞和芒特尼格羅
- Vladimir Tošić
- 南非
- Kevin Volans(在愛爾蘭活動)
- 英國
- Bob Dickinson
- Orlando Gough
- Steve Martland
- Michael Nyman
- Andrew Poppy
- Daniel Patrick Quinn
- 美國
- John Adams
- Glenn Branca
- Harold Budd
- Rhys Chatham(在法國活動)
- Philip Corner(在義大利活動)
- DAC Crowell
- Kurt Doles
- Paul Dresher
- Arnold Dreyblatt(在德國活動)
- William Duckworth
- Janice Giteck
- Daniel Goode
- Tom Johnson(在法國活動)
- Elodie Lauten
- Daniel Lentz
- Ingram Marshall
- Meredith Monk
- Tim Risher
- Mikel Rouse
- Frederic Rzewski
- Stephen Scott
- Wayne Siegel(在丹麥活動)
- Carl Stone
- Morton Subotnick
一些產生宗教影響力的簡約音樂家:
- Henryk Górecki
- Hans Otte
- Arvo Pärt
- John Tavener
其他被認為開拓簡約音樂之音樂家:
- Jakob van Domselaer在20世紀早期實驗把Piet Mondrian的De Stijl風格引介入音樂界,可視為簡約音樂的前期者。
- Alexander Mosolov在1923年的作品Iron Foundry使用機械化和反覆的模式。
- George Antheil在1924年的Ballet Mecanique使用了大量的反覆音調,而編制上則使用多台鋼琴和敲擊樂器。
- Erik Satie被視為簡約音樂的先驅,他為Francis Picabia的1924年的影片「Entr' acte」做的配樂,使用了大量的phrase,它們大部分從猥褻的流行歌曲中取材而來,在排列順序上顯得任意而反覆,為了這部影片做了精彩的對比。
- Colin McPhee,他的1936年的Tabuh-Tabuhan使用了兩部鋼琴和管弦樂團,使用了motoric、反覆、Bali音樂的五音階技巧(還有一大部分的準音高敲擊樂器)。
- Carl Orff,他特別在他晚期的劇院作品中,如Antigone(1940-49)和Oedipus der Tyrann(1957-58)相當值得注目,在其中他使用了特別的編制(六台鋼琴和許多木琴),藉以模仿印尼音樂。還有motoric、反覆、三音和弦等技巧。他的音樂會令人聯想到後來的Steve Reich和Philip Glass。
- Yves Klein,他在1947年的Monotone Symphony由單一持久的和弦而組成,比起後來的La Monte Young要早了數年。
- Morton Feldman的作品特別重視反覆,但同時也很貧乏。
- Alvin Lucier,whose acoustical experiments demand a stripped-down musical surface to bring out details in the phenomena
[编辑] 影響簡約主義的搖滾樂團
- Autopsia
- Ashra (Manuel Göttsching)
- Cant
- Circle
- Coil
- Faust
- Gastr Del Sol
-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 David Grubbs
- Isis
- King Crimson
- Low
- Neu!
- Jim O'Rourke
- M83
- Polyrock
- Radiohead
- Shellac
- Sigur Rós
- Slint
- Sonic Youth
- Spacemen 3
- Stereolab
- The For Carnation
- Tirez Tirez
- Tortoise
- Union Wireless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编辑] 資料來源
- Cope, David (1997). Techniques of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 p.216. New York,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ISBN 0028647378.
- Fink, Robert (2005). Repeating Ourselves: American Minimal Music as Cultural Practice. ISBN 0520245504.
- Johnson, Tom (1989). The Voice of New Music: New York City 1972-1982 --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Village Voice. Eindhoven, Netherlands: Het Apollohuis. ISBN 907163809X. Available for free download at: [1]
[编辑] 進一步閱讀
- Mertens, Wim (1980/1983/1988). American Minimal Music, trans. J. Hautekiet. ISBN 0912483156. "Still stands as the single extended culture-critical treatment of American minimalism" (Fink 2005, p.5).
[编辑] 外部連結
- Art and Music Since 1945: Introduction to Minimal Music by N.G.
- Minimal Music, Maximal Impact, by Kyle Gann © 2001 NewMusicBox, Includ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list of early minimalists
- Art of the States: minimalist minimalist works by American composers
- 簡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