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 (中国青年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冰点是北京《中国青年报》著名的新闻品牌栏目,创刊于1995年1月6日。
目录 |
[编辑] 概况
“冰点”最初叫做“冰点新闻”,是每周出刊一次的专题新闻版,内容包括专题新闻和时事评论。由于其敢于言论、关系民众与社会命运的风格,一直很受读者欢迎。
1998年在该版开设专门发表时事评论的栏目“冰点时评”。1999年11月改版为“青年话题”版,并保留“冰点时评”。另外开设专题长篇新闻版“冰点周刊”。
随着报纸整体改版,2004年6月2日,由1版扩展为4版,增加了文化、科学、人物等版面,由時評成為現在的“冰点周刊”。
“冰点新闻”创刊当年即获《中国青年报》读者评选的“我最喜爱的专版”。第二年又入选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2005年,“冰点时评”专栏入选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其中,“冰点”系列栏目发表的专题新闻共出版574期(截至2006年1月24日),不少报道曾被广泛转载,引起较大反响,包括:
- 《离开雷锋的日子》,后被拍成电影、电视片;
- 《我所认识的鬼子兵》,后被扩展成畅销书;
-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2005年6月1日刊出,首次在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上报道了国民党军队在此次战斗中的牺牲,据称该报道被中宣部阅评组批评。
- 《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龍應台著,2005年5月25日刊出,首次客觀真實地向大陸人民介紹了台灣幾十年來的變化和發展,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好評,被中宣部批評「處處針對共產黨」。
- 《我心中的耀邦》胡啟立著,2005年12月7日刊登,該文為中青報16年來首篇紀念胡耀邦的長篇文章,刊後立刻被海內外媒體轉載。刊後中宣部致電報館批評違反「沒有自選動作」規定。
“冰点”刊登的专题新闻曾多次结集出版,如《冰点98》等。主编李大同在2005年11月,出版了回顾了冰点10年的历程的《冰点故事》,被多間大學新聞系列為必讀參考書。
[编辑] “冰点周刊”停刊事件
冰点在读者中受到好评,但部分报道内容引起官方的不满。
2006年1月11日,第574期《冰点》周刊刊登中山大学哲學系袁伟时教授《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引起中共中央宣传部强烈不满,在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上进行了严厉批评。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于2006年1月24日下令将“冰点周刊”停刊。
同日下午5時中国各大媒体接到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市新闻局等部门的通知,禁止中国大陆其他媒体报道“冰点周刊”停刊事情。
与以往被整顿者不同,冰点主编李大同在《冰點》被停刊翌日即在互联网上发表《就〈冰点〉周刊被非法停刊的公开抗议》,将相关事实放入公众视线下辩论。
据称在2006年2月6日,李大同把举报中宣部的申诉书交给中青报社党组书记王宏猷,希望可以向中央纪检委提交该申诉书,进而希望中纪委可以调查此事,并允许“冰点周刊”复刊。2月13日,王宏猷转达了团中央的回复:在经多人研究了党的各项章程之后,认为上级党组织没有义务一定要转交党员的申诉,所以决定不予将此申告向中纪委转交,退回本人自行处理。
2月16日,《中国青年报》党组织在记者会上表示,“冰点周刊”将在3月1日复刊,主编李大同、副主编卢跃刚被免职,暫安排到中青報內部的新聞研究所任职。当天下午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冰点周刊”停刊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冰点周刊所刊载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严重违背历史事实,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国青年报形象”,因此停刊整顿该刊物。
2月17日,李大同、卢跃刚发表联合声明,认为在对冰点期刊处理上,官方做法不符合宪法等法律规定,也不符合共产党内部规定。聲明中同時指出团中央拒绝上交申诉书违反《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如下规定:
“党员对党组织关于他本人或其他人的处理,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或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声明、申述、控告和辩护。党组织对党员的声明、申述、控告和辩护必须及时处理或转递,不得扣压,承办单位不得推诿。申诉和控告信不许转给被控告人处理。不许对申诉人或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
3月1日“冰点周刊”恢复出版,首篇文章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撰寫的《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文章,反驳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
及後袁偉時再撰文《為何、何時、如何“反帝反封建”?》反駁張海鵬言論,在3月24日經李大同向《冰點》主編陳小川和副主編杜湧濤投書並要求刊登,但編輯部認為事情已告一段落並拒絕刊登。
[编辑] 相关文件
-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第8136期[1]
新闻阅评
第34期
中宣部新闻局2006年1月20日
极力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翻案中青报载文公然批我历史教科书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1月11日刊登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撰写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文章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和义和团事件的叙述是“狼奶”,反右、大跃进和文革三大灾难根源之一“我们是吃狼奶长大的”。现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表明:“我们的青少年还在继续吃狼奶!”。文章以火烧圆明园和义和团两个事件为例做出抨击,否定中国人民100多年的反侵略斗争,其矛头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一、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
文章说,教科书说战争起因是1856年3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广西西林地区胡作非为,被当地官吏处死。后来,法国以此为借口,伙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马赖1842年起到西林传教,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订立后仍不离开,是违反条约的错误行为,西林地方官员把他处死,违反了条约义务。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观点,中方无疑理亏。按照袁伟时的说法,只要清政府不违约,西方列强就不会发动侵华战争,然而实际上,首先违约的正是西方列强自己。文章说,教科书只字不提引发这次战争的两条根本原因:一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江宁条约》的规定,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二是《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规定12年后可修改通商条款。这“本属平常外交事件,清政府也一再拖延,加深了双方矛盾。”教科书说: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一舰队准备进京换约,清政府指定他们经天津至北京,并要求兵船武装人员不得登岸。他们蛮横地率舰队闯入大沽口,遭防守士兵开炮打击。文章说,“从后果看,这一仗显然打错了。翌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招致北京被占,圆明园被烧。当时政府和仕绅完全被极端的情绪所支配,在小事上制造违约的蠢行,结果酿成大祸。”事实上,列强的殖民扩张政策是其侵略本质决定的,清政府一再忍让,最终被逼得无路可走,不得不进行抵抗,文章所述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二、关于义和团事件
文章说,“教科书没有只字提及义和团敌视现代文明和盲目排斥外国人以及外来文化的极端愚昧的行为”。关于义和团拆毁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及砍断电线,文章说,“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义和团烧杀抢掠、敌视和肆意摧毁现代文明在前,八国联军进军在后”。“教科书也没有谴责清政府高级官员及义和团乱杀无辜,烧杀抢掠的野蛮、残忍的罪行。”文章援引教科书沿海版“6月中旬以后,义和团群众开始围攻侵略者据点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区”一句后说:义和团期间,“劫余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聚集了大批逃生的外国人和中国教民。这个教堂的逃生者,在清政府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情况下,固守反抗屠杀,于理于法都无可指责。说这个教堂是“侵略者据点”,完全是信口开河。”文章意思很明确,帝国主义这场侵华战争是由义和团造成的,而事实是帝国主义压迫剥削、烧杀掠夺在前,义和团反抗在后,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文章套用八国联军侵略者同样的语言,说中国人仇视欧洲人民,文章完全和帝国主义侵略者一鼻孔出气。列宁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对义和团做出积极的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同西方列强的攻击是完全相反的。当然,义和团存在盲目排外,迷信落后的缺点,但义和团的历史功绩绝不容抹煞。
文章说,“后发展国家和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改变不发达状况的惟一道路,是向西方列强学习,实现社会生活的全面现代化。”这个观点和当年蒋廷黼的观点如出一辙。蒋是要中国人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去实现现代化,这个观点和我党的观点完全相悖。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只有先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这另一个伟大任务。两点紧密联系,没有前者就不能实现后者。
文章把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我历史教科书扯在一起,说“我们的近代史观也有类似的问题”,是“社会主流文化都对自己的近代史缺乏深刻的反思”,这是直接攻击我们党提倡和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我党倡导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恶意诋毁,而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和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混为一谈,严重地颠倒是非。
阅评员认为,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对于帝国主义血腥侵略中国的行径早就给予了有力批驳,历史本来早已对这些重大问题做出了结论,而文章作者竟然要如此为其翻案,使人难以理解。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刊不时发表同我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文章,在党的思想阵地上不止一次地散播有严重错误的观点,对人民提出的严肃批评置若罔闻,真不知要把我们的年轻读者引导到哪里去。
(新闻阅评小组)
本期加送: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常务书记杨岳、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而亮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本部领导
总第8136期责任编辑:何黄彪
-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的处理决定[2]:
关于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错误刊发《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处理决定
2006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发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袁伟时的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极力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罪行翻案,严重违背历史事实,严重违背新闻宣传纪律,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严重损害中国青年报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了严肃批评。
鉴于中国青年报刊发《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严重错误,决定处理如下:
1、对中国青年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李而亮,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提出通报批评;
2、责成中国青年报对冰点周刊进行停刊整顿,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冰点周刊停刊整顿自2006年1月25日起。
希望中国青年报社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认真做好冰点周刊的停刊整顿工作,进一步端正冰点周刊的办刊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新闻宣传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做好有关停刊整顿工作、切实改正错误的基础上,实现冰点周刊的复刊。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2006年1月24日
有人在互联网上公开以上文件,但有关部门没有公开回应此事。
[编辑] 意见与评论
很多人(包括李大同主編在內)认为袁伟时的文章只是导火索,《冰点》以前所发表过的文章,包括章诒和《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选摘)1,2,3,4、龙应台《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文化是甚麼》(上、下)等,所引起的讨论效应,引起官方的不满,可能是造成《冰点》被停刊的主因。
停刊事件在许多国际媒体上被广泛报道,如BBC、《纽约时报》等都播发了相关新闻。许多媒体认为这是大陆繼2006年春節前整頓《新京報》高層後新闻自由的再一次被侵犯。
1月26日,台湾作家龙应台在香港《明報》、台灣《中國時報》等香港、台灣、新加坡與美國多家媒体上同时发表《请用文明来说服我──给胡锦涛先生的公开信》,為声援《冰点》打開序幕。前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则强烈批评中宣部做法,并呼吁胡锦涛对中宣部整顿。原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胡绩伟亦撰文声援《冰点》周刊。
2月2日,江平、朱厚泽、李锐、李普、何家栋、何方、邵燕祥、张思之、吴象、钟沛璋、胡绩伟、彭迪、戴煌等人签名“关于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要求
一、中宣部就冰点事件向中央提出书面报告,深刻检讨,汲取教训,撤销“阅评小组”。
二、全面恢复《冰点》周刊,不得“秋后算帐”。
三、尽快出台《新闻保护法》,废除一切恶性管制新闻的办法,保障新闻媒体的职业权利。
另外,盧躍剛在3月12日《明報》副刊發表《有一個人,叫「劉賓雁」》文章,(作於2006年1月16日,原文最早發表在報社內部的「采通網」,1月19日在網上發表,講述中國的報告文學發展和劉賓雁之關係,也提及盧與通訊的經過,並談及不讓劉回國治病的感想等。)並提及此文是本次事件中他免職的第一大罪狀。2006年3月底,前《南方周末》編輯,現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畫主任錢鋼亦分別在香港《明報》與台灣《中國時報》撰文《從賓雁到冰點》1、2指出原《中國青年報》劉賓雁1956年4月至9月在《人民文學》發表的《本報內部消息》等被劃為反派的方式與是次《冰點》遭整肅是五十年歷史的重演。
[编辑] 後續事件
2006年10月16日,有媒體報道《中國青年報》總編輯李而亮突被調職,由常務副總編兼現時《冰點》周刊主編的陳小川接任,沒有說明調職原因。而原社長兼黨組書記王宏猷由社長成為黨組書記,由副社長徐文新接任社長一職;據悉這是10月12日共青團中央內部會議的決定。
由於調職並未提及原因,外界推測這是因李而亮2004年末起任職期間對《冰點》稿件把關不嚴,導致2005年下半年的一系列批判敏感文章(本條目上有詳述)能順利刊行,這次調職是對該事件的「一個了結」。
[编辑] 参考书目
- 《冰点`98: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李大同 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ISBN 7-5038-2069-1
- 《冰点故事》李大同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ISBN 7-5633-5699-1/G·3339
- 《用新聞影響今天──〈冰點〉周刊紀事》李大同 著,2006年7月香港出版。
- 推倒「新聞柏林圍牆」 透視中國新聞自由的前景(滕彪,2006年2月16日)、
中國歷史教科書風波憂思 對團中宣部指控的回應(袁偉時,2006年2月9日)、
悲壯的凋謝 《冰點》祭(胡化,2006年2月18日)
─收錄於香港《明報月刊》2006年3月號,ISSN 9770580629199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链接
- 中国新闻评论名专栏:冰点时评
- 冰点专题新闻1998年-2004年2005-2006年
- 冰点Blog
- 《冰點》停刊事件新聞評論集(大紀元網站)
- 「○℃風波」Blog文集(附屬五柳村網站之下,由於懷疑「冰點」已被列為關鍵字,現以同義之「○℃」代替)
- 李大同:就《冰点》周刊被非法停刊的公开抗议,2006年1月25日
- 请文明来说服我──给胡锦涛先生的公开信,龙应台2006年1月24日
- 原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胡绩伟声援《冰点》周刊
- RFA,前新华社副社长声援冰点,吁整顿中宣部,1月27日
- RFA,李大同递交申诉书 争取《冰点》复刊
- 专访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1月28日美国之音刘耀玲
-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驳中宣部批评,1月27日美国之音刘耀玲
- 德国之声,就冰点停刊采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展江,以及龙应台女士,1月27日
- 余杰,“冰点”之殇与中国新闻界的觉醒,1月28日
- 德国之声,政治乌云笼罩中国新闻界,2月12日
- BBC,前中共高级官员谴责新闻审查制度,2月14日
- BBC,冰点即将复刊 主编和副主编被免职,2月16日
- 德国之声,采访李大同:新闻体制的僵化越来越严重,2月17日
- BBC,前中共高级官员谴责新闻审查制度,2月14日
- RFA,李大同申诉书被拦截 联合声明引海内外关注,2月15日
- BBC,冰点即将复刊 主编和副主编被免职,2月16日
- RFA,13名学者就《冰点》问题致信党中央,2月17日
- RFA,《冰点》主编副主编发表声明抗议免职,2月17日
- 香港《明報》,《冰點》主編李大同專訪,2月20日
- 德国之声,积极的种子-就冰点复刊采访李大同,3月1日
- 香港文匯報,中青報總編輯突遭調職、中青報社長亦易人,10月16日、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