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環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所謂無障礙環境,就常在英語世界所用的「Barrier Free Environment」或「Accessible Environment」。
目录 |
[编辑] 定義
無障礙環境指的是一個既可通行無阻而又易於接近的理想環境。
[编辑] 理想無障礙環境
理想的無障礙環境就是在各各方面都營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
在有形方面,所應該考量事情包括,生活上、行動上、教育上所可能遭受到的障礙,並提供其足以克服這些環境的需求,此等需求包括個體本身的配備,如點字機、手障、大體字、交通車等器材,以及周圍環境中的裝設,如扶手、導盲磚、電梯、緩坡等建築設施。
在無形方面,則應重視個體心理上的無障礙,所應考慮的事情包括,人們對障礙者的接納和一個關懷的心理,營造一個心靈上的無障礙。
[编辑] 世界無障礙運動
1950年代,丹麥人卞·麥克遜(N.E. Bank-Mikkelsen)提出了正常化原則的觀念。於此同時,Wolf Wolfensberger也在美洲大陸倡導正常化原則的觀念。隨後瑞典人本·那傑(Bengt Nirje)於1969年1月10日發表了一篇專述正常化原則的文章,闡述正常化原則的精神與內涵。1
1959年,歐洲各國開會決議對於「身體殘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築物設計及建設」加以考慮,於此同時,美國訂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關無障礙環境設計基準的式樣書。受到此舉影響,歐洲各國及加拿大競相設立無障礙環境的相關法條。1969年,國際復健協會將美國採用的「坐輪椅人像」圖案定為國際殘障人士專用標誌。翌年,日本也經由私人團體,向政府單位爭取到了諸多為殘障者所設計的設施,並受到施政單位的重視,於是日本也繼歐洲和美國之後,正式加入了推行無障礙環境的活動之中。2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 參考資料1:Bengt Nirje. Classic article from 1969: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and its Human Management Impli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Role Valorization Journal 1994; Vol. 1(2):19-23.
- 參考資料2:淺談無障礙環境 ◎李明洋